In A Word: 商業的本質.
下班回來, 電燉鍋里預定的湯已經燉好, 今天喝的是養胃的山藥排骨湯.
拍了兩片生薑切絲, 超市買來兩尾洗淨的Sea Bream, 裝盤上蒸爐, 10分鐘出鍋蔥花一撒熱油一淋, 搞定上桌.
速度太快, 還沒想好今天該用哪個APP看什麼, 苦惱.
30年前年輕的父輩一代應該想象不到,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,比做飯更燒腦的將會是選擇每天用什麼劇情下飯吧.
整個片子並不沉悶, 創作人員在每個階段都埋伏了或大或小的文化差異, 保證了一定衝突感, 也藉由不同國籍的人的視角, 到位地向觀眾傳遞了他們希望傳遞的信號.
其中有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場景:
- 每次曹總的發言.
- 管理層每次召開的員工大會.
- 美國員工關於We Are One的感慨.
- 中國員工與美國員工聊天時坦誠展現的內心衝突.
- 學習和本地化實踐的距離.
整部影片對公器的描述不多, 只在少數重要環節輕輕帶過, 有點可惜. 畢竟, 如果本紀錄片的主旨是討論文化, 出於盡可能多角度呈現給觀眾事實的出發點, 文化土壤也應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吧.
最後劇幕停留在自2018年FUYAO開始盈利的消息, 滿滿Financial Brief感. 雖說數據不一定反映一切, 但現代社會, 又有什麼比數據更可靠的呢?
自動化設備的大規模應用, 并沒什麼可恐懼的, 抑或是已經過了應該恐懼的時候了. 因為在製造業中, 這并不是新聞, 已是常態了. 作為結尾放上機械臂, 只是給全片結尾染上一些戲劇必備悲涼的底色而已.
畢竟, 我倆看完2小時的電影, 也剛好吃完一頓飯, 然後順手把碗碟放進洗碗機, 按下開關, 機器咕嚕咕嚕地轉,仿佛在說些什麼.
30年前年輕的父輩一代應該也想象不到這一幕, 或者想象不到這一幕這麼快便到來.
發展自會解決發展的問題.
然後我們在發展的縫隙中, 窺見了那些笑和淚, 那些人性, 和商業的本質.